觀賞到一齣令人震撼的舞台劇.
第一次見識到米蒂亞的悲情.
在簡單的舞台上, 四個中法男女主角細膩的演出, 令人感動又震驚.
看完後內心很不舒服, 完全被劇情給征服了.
以下取官網.
《又一個,米蒂亞》 希臘悲劇創新系列
作者:牯嶺街小劇場
野蠻與文明的無盡顛
《又一個,米蒂亞Another Medea》
法國-秘密集社La communauté inavouable聯合製作
米蒂亞遭到傑森背棄,她殺死兩人所生的孩子以為報復──一樁社會真實慘案,開啟 了夏波導演一連串的希臘悲劇改編行動!
自2007年歷經六次改編與公演後,透過台灣與法國演員的鏡像組合,實現了複語與分身的舞台幻術,完成最新的「米蒂 亞-傑森文件」。
這也是夏波繼2010年,以《哈姆雷特機器》為本的影像裝置藝術劇場作品《(劇場的)博物館》,特書異色醒世詩篇,重返牯嶺街小劇場。
散場後提供餐點和大家分享, 並和主角們討論劇情.
「牯嶺街小劇場」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,本體建造於1906年,屬於"巴洛克風格的建築",當時是日本憲兵隊的分隊所。
1958年改建為"日式磚造建築",並成為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區第二分局。
1995年在中正二分局遷離之後,移交給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管理。最後經由『小劇場聯盟』爭取該地做為小劇場之用,由"台北市新聞處"負責規劃成小劇場的展演空間「牯嶺街小劇場」。「牯嶺街小劇場」從2002年開放至今,已經策劃100場以上的活動,參與使用者超過8000人次。
整個「牯嶺街小劇場」一共有三層,一樓有"服務台"、"文宣品區"和"實驗劇場",以及目前做為獨立裝置藝術空間的二分局時期"拘留室"。二樓設有可辦理講座與影片欣賞的"會議室",以及30坪空間大的"藝文空間",三樓則設有供表演團體作為排練的"排練室"。「牯嶺街小劇場」是台灣唯一規劃定位為前衛劇場的表演公共場所,也是台北市第一個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,轉化成為藝文空間,並且委託由民間經營之場地。
目前「牯嶺街小劇場」不僅免費參觀,更經常推出各種經典劇碼,鄰近更有"楊英風美術館"、"郵政博物館"、"歷史博物館"以及"美國文化中心",文藝風氣相當鼎盛。所以,到台北想要有不一樣的旅行,就從牯嶺街小劇場開始吧。
以上取自牯嶺街小劇場網站